首页 > 财税工具箱 >工具箱详情

财务人突破晋升瓶颈:从财务分析到经营分析的三个转变

高顿M云 发布于: 2025-09-30 17:03 阅读: 51

很多财务同仁做了多年财务分析,习惯对着报表算毛利率、周转率,核对数据准确性,可真要转向经营分析时,总觉得无从下手。

其实经营分析没那么复杂,核心不是学新工具,而是把财务视角换成管理者视角,以下三个实操转变,希望能帮助大家快速上手。


01 从业务端找问题

以前做财务分析,经常从报表出发,比如“本月销售同比降5%”,接着拆解到产品、区域。

但经营分析得反过来,先搞清楚业务端的核心困惑。比如月初先找销售负责人聊聊,问他们“这个月最头疼的是老客户流失?还是新客户拓不进来?”

如果是老客户流失,就需要去翻翻数据:流失的客户集中在哪个行业?对应的产品是不是最近没更新?这样数据就有了靶心。

不是单纯算流失率,而是找到流失客户的消费特征,比如这类客户近3个月采购频次下降,是不是因为竞品出了更贴合的方案?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,才是业务能用上的问题答案。


02 学会串起业务链路

财务分析经常盯着单个指标,比如“库存周转天数比上月多7天”,会去查库存金额、出库量,但经营分析要把“库存”放进“采购-生产-销售”的链路里看。

比如周转慢,先问采购:是不是因为预判原材料要涨价,提前囤了货?再问问生产:是不是这批原材料加工的产品,生产进度滞后了?最后问销售:是不是产品生产出来后,渠道没铺到位?


比如某公司遇到过一次库存积压问题,一开始以为是销售不力,后来跟着业务链路查,发现是采购提前备货,而生产端因为设备维修拖了工期,等产品做好,市场需求已经过了。把这些环节的动作和数据对应起来,才能找到周转慢的根本原因,而不是只把责任推给某一个部门。


03 给出可落地的方案

财务分析经常停留在是什么的问题上,比如“本月行政费用超支15%,主要是差旅费多了”。但经营分析要说怎么办?

比如差旅费超支,需要拆解来看:超支的是哪个部门?去哪个城市?是因为频繁出差,还是单趟费用高?如果是销售部门去A城市频繁,能不能协调当地经销商帮忙对接,减少出差次数?如果是单趟机票贵,能不能约定提前15天订票,走公司协议价?

这样的方案是用财务数据拆解出具体问题点,再结合业务实际情况提的。管理者要的不是费用超了的提醒,而是怎么把费用降下来,又不影响业务的办法。

其实财务人做经营分析有天然优势。我们懂数据背后的逻辑,知道成本、收入、利润的关联。

不用怕一开始做得不完美,先从每次分析前多问业务一个问题、每次汇报时多提一个具体方案开始,慢慢就能从财务数据提供者变成经营决策支持者。而这种转变,不仅能帮我们在财务转型中站稳脚,更能为职场晋升铺好路。毕竟,能帮企业解决实际经营问题的财务人,永远是稀缺的。

来源:财务管理研究

财税实务

重要声明:

本栏目的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,如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请及时向高顿继续教育反馈,
本文系作者授权高顿继续教育发表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

  • 在线客服
  • 电话
    (400-999-9083转2)(18621579081)
    节假日及夜间请拨打
    13040636173
  • 微信
    微信客服
    扫码添加
  • APP下载
    高顿教育APP
    扫一扫下载
  • 返回顶部
  • 收起
切换M站——高顿继教